台灣雖然沒有雪場,但近年來出國滑雪已成為許多人冬季固定行程。俗話說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在啟程之前,一份完善的滑雪裝備清單就是最佳幫手。本文將帶你整理滑雪必備的基本裝備、安全護具與保暖用品,並簡單介紹挑選重點,陪你一步步做好準備,安心迎接雪地挑戰。

滑雪裝備準備清單

滑雪裝備清單 #1:滑雪基本裝備

滑雪基本裝備包括雪杖、滑雪板、固定器,以及穿在最外層的雪衣、雪褲和雪鞋。這些裝備專為滑雪運動設計,能協助保暖、減緩衝擊,為身體提供適當保護。由於滑雪基本裝備在日常生活中機會使用較少,因此若是滑雪新手、滑雪頻率較低,或有預算考量的人,可選擇以租用的方式準備,大多數雪場都提供租賃服務。而若對裝備有個人偏好,或希望擁有專屬裝備的人,也可以選擇自行購入。

 

雪衣

覆蓋手臂與上半身的外層外套,在保暖和肢體活動間取得平衡。常見材質有尼龍(Nylon)、聚酯纖維(Polyester)等人造纖維。雪衣可選擇租借或自行購買,但租借在款式、功能性與尺寸上,可能不一定符合個人需求。隨著滑雪經驗累積,若滑雪天數或頻率增加,不妨投資一件自己的專屬雪衣。

雪衣的挑選要點有:

  • 防水:滑雪時難免摔倒與接觸雪地,若衣物被雪浸濕,在寒冷環境中容易造成受寒或感冒。

  • 防風:高山雪場常有強風,雪衣能避免冷風直接灌入體內。

  • 蓄溫效果:阻止身體散發的熱能快速流失,避免失溫。

  • 耐磨:滑雪過程常伴隨摔倒或碰撞,布料需具備耐磨性以延長使用壽命。

  • 重量:雪衣過重會降低運動表現,因此需兼顧保護性與輕量化。

  • 合身程度:

    • 修身版型:貼身設計可減少風阻,適合高速滑雪;但中間層空間有限,可能無法搭配足夠的保暖衣物,且遇上深蹲、旋轉或跳躍等大動作,可能感到布料拉扯。

    • 標準版型:介於修身與寬鬆之間,既不會過於緊繃,也能提供足夠活動空間,同時避免因過鬆而導致風阻增加、衣物卡住或縫隙過大影響保暖。

    • 寬鬆版型:活動空間最大,適合需要做大動作的滑雪者,但過於寬鬆可能增加風阻、降低保暖效果,且容易被勾到。

  • 價格:依照個人預算與需求衡量。

     

【延伸閱讀:滑雪服挑選完全指南|防水、透氣、保暖、版型一次看懂

 

 

滑雪褲

 

滑雪褲為搭配雪衣的下半身穿著,同樣能提供保暖與緩衝效果,並保持身體所需的靈活度。常見材質為具備防水、防風、耐磨特性的人工纖維,如尼龍(Nylon)、聚酯纖維(Polyester)等。

 

挑選重點多與雪衣相同,需要留意防水、防風、隔熱效果、耐磨程度、彈性、重量、合身度與價格等條件。若擔心寬鬆的雪褲在運動過程中滑落,也可考慮吊帶式設計,或搭配腰帶使用,甚至利用雪衣的雪裙扣環固定。

此外,雪褲在機能設計上還有幾項額外考量:

  • 止雪裙:位於褲管內側,可包覆雪鞋,防止雪從褲腳灌入。

  • 褲腳加強布:在褲腳內側加上一層耐磨布料,避免被固定器磨損。

  • 通風拉鍊:可開啟以幫助排熱與通風,維持舒適度。

  • 其他:例如方便收納隨身小物的口袋、可調節設計等。
     

【延伸閱讀:滑雪褲挑選完全指南|防水、透氣、材質/版型、設計細節全解析

 

雪鞋


滑雪時所穿的鞋子會固定在滑雪板上,因此挑選時首要考量的就是合腳度。腳型、足弓高度與腳背厚度等,都是影響舒適度與合適度的重要因素。單板與雙板滑雪鞋在設計上也略有不同。

依據滑雪經驗與熟悉程度,還可以選擇不同軟硬度的雪鞋。「軟硬度」指當身體往前傾時,鞋殼所能提供的阻力。一般而言,較軟的鞋子更適合初學者。不過,體重較輕的滑雪者,即使經驗豐富、技術純熟,也可能會偏好軟硬度較低的雪鞋。

此外,若是自行購買雪鞋,還需留意鞋帶材質。若為金屬材質,可能因受潮而生鏽,在台灣氣候下保存更需要特別注意。

 

固定器

將雪鞋牢牢固定在滑雪板上的裝置,本身也分為不同軟硬度,可依照個人滑雪經驗與風格偏好來選擇。一般而言,初學者更適合偏軟的固定器。

挑選時,也需要特別注意與雪鞋的吻合度和舒適度。吻合度越高,對雪鞋的支撐力就越好。同時,使用時的舒適度也相當重要,畢竟運動中的裝備,舒適性越佳,體驗自然越好。

 

滑雪板

滑雪運動的主角,也是由上而下滑行時最主要依靠的器具。分為兩腳分開使用的雙板滑雪,以及兩腳同時固定在同一塊雪板上的單板滑雪,可依個人喜好選擇。

自備雪板能帶來更熟悉的操控感,也通常比租借的更符合個人偏好。不過,滑雪板在運輸不便且費力,因此許多人選擇在雪場直接租借雪板。

雪杖

雙板滑雪時,手持的直條拐杖輔助器具,用來往前推進與維持平衡。常見材質包括鋁與碳纖維,材質與雪杖的重量與結實度、強度息息相關。雪杖的重量會影響推行時的平衡與滑雪時的體力消耗,因此建議選擇握持起來感到舒適的款式。至於結實性與強度,則是指雪杖抵抗彎折與衝擊的能力。

 

除此之外,長度也是挑選雪杖的重點之一,建議依照自身身高選擇。

  • 一般成年人,合適的雪杖約為身高的 70%;另一種判斷方式是,當雪杖底部觸地時,手肘呈現約 90 度角。

  • 兒童則適合身高 70~73% 長度的雪杖;當雪杖底部觸地時,手肘呈現 80 度角。

  • 技巧較熟練的滑雪者,也可能選擇較短的雪杖,以減少深蹲滑行時雪杖碰觸雪地造成阻礙。


 

 

是否必備

自行購買或租借

挑選要點

雪衣

v

皆可

防水、防風、保暖、耐磨、合身

雪褲

v

皆可

防水、防風、保暖、耐磨、合身、其他機能

雪鞋

v

皆可

尺寸、軟硬、合腳程度

固定器

v

皆可

軟硬、與雪鞋吻合程度

滑雪板

v

皆可

滑雪類型、個人偏好、攜帶考量

雪杖

皆可

僅雙板需要、重量、結實性、強度、長度


滑雪裝備清單 #2:安全裝備

速度的刺激無疑是滑雪運動的魅力之一,但高速滑行也伴隨著衝撞與意外的潛在風險。為了能盡情享受滑雪樂趣,無論是租借還是自行準備,備妥護具與安全裝備都是必要的,不僅能吸收衝擊,還能為身體提供額外支撐。


 

選擇護具時,建議務必實際試穿試戴,並同時考量身體活動的靈活度、穿戴的舒適度、整體重量以及保護效果等因素。建議優先選擇軟式護具,以避免衝擊力過於集中,同時能保有更高的活動自由度。此外,也應避免使用其他運動的護具,而是挑選專為滑雪設計的護具,以確保最合適的防護效果。


 

  • 滑雪安全帽:保護頭部安全,避免碰撞時受傷。購買或是租賃前建議妥善試戴,並且以模擬滑雪時真實情況試戴,亦即在安全帽中,配戴毛帽和面罩。同時注意舒適度和透氣程度。

  • 滑雪鏡:防風、防曬,並且防止光線直射傷害眼睛,例如考量鏡片透光率是否適合雪場光線。還需要特別注意防起霧性能,避免影響視線。若本身有戴近視眼鏡,選擇雪鏡時,也要考慮到是否能包覆近視眼鏡。

  • 護腕:保護手腕,摔倒時初學者很可能依照本能以手扶地,想避免傷害,因此手腕護具特別重要。

  • 護膝:保護膝蓋。

  • 護肘:保護手肘。

  • 滑雪防摔衣:保護身軀、腰、脊椎等重要部位。

  • 護脛:保護小腿前側。

  • 滑雪防摔褲:也稱為護臀,保護尾椎。在天氣冷結冰時,雪場地面較硬,可再摔倒時保護尾椎避免受傷。


 


除了安全帽與滑雪護目鏡之外,大部分護具通常會穿戴在雪衣和雪褲內層,甚至位於保暖層與底層衣物之間,以便更貼合身體,避免滑動移位,同時也能降低在實際滑行時被勾到而引發意外的風險。

 

 

是否必備

租借或購買

挑選要點

滑雪安全帽

v

皆可

與頭型貼合度、可否同時戴毛帽與面罩、是否可調節頭圍、重量是否輕便、透氣與保暖平衡度、國際安全認證

滑雪鏡

v

皆可,但接觸皮膚與眼睛周圍,建議自行購買

與臉型與安全帽的貼合度、防霧性能、鏡片透光率、是否能與近視眼鏡配戴、鏡框舒適度

護腕

x 初學者強烈建議使用

皆可

尺寸、舒適度、軟硬度、手腕骨與手掌根部等重點保護部位是否有加厚或支撐物、與手套的吻合度、是否會影響拿握雪杖

護膝

雙板滑雪建議使用

單板滑雪必備

皆可

尺寸、舒適度、軟硬度、穿戴穩固度、重點保護部位是否有加厚或支撐物、是否有緩衝墊或支撐結構、重量與透氣性

護肘

x 雙板滑雪建議使用

皆可

尺寸、舒適度、軟硬度、緩衝墊或加厚保護、重量與透氣性、活動時是否影響手臂伸展

滑雪防摔衣

x 高速滑雪建議使用

皆可

是否能完整覆蓋脊椎與腰部、重量是否輕便、透氣性是否良好、與雪衣穿著是否合身不臃腫、支撐性是否足夠

護脛

皆可,但雪場較少有提供護脛

尺寸,可依照自身偏好選擇護脛長度

滑雪防摔褲

x 初學者強烈建議使用

皆可

尺寸與貼合度、臀部與尾椎區域是否有加厚緩衝、是否影響穿雪褲的舒適度、重量與透氣性、活動時是否卡卡

滑雪裝備清單 #3:保暖用品

在極冷環境中,保暖、防止身體失溫,是滑雪時除了避免衝擊傷害之外的另一項重要課題。常見的保暖用具,從頭到腳包括毛帽、脖圍、滑雪面罩、滑雪頭套、滑雪手套以及滑雪襪。使用上可依雪場當下的氣溫環境,以及自身對冷熱的耐受度來調整。


 

此外,保暖用品的防水性能也十分重要,因為與雪接觸後容易化成融水,若缺乏防水效果便可能導致濕冷不適。還需要考量使用便利性,例如是否容易穿脫、能否方便操作電子產品,以及是否具備良好透氣性以利排汗。


 

由於保暖用品多直接接觸肌膚,且容易沾染汗水,建議以自行購買為主,較能兼顧衛生與舒適。


 

毛帽

毛帽可保護頭部不受高山中的強風吹襲影響,避免頭痛等問題。滑雪時,其實戴日常使用的毛帽就可以了,常見材質多為羊毛或聚酯纖維。但要特別注意,毛帽尺寸是否適合滑雪安全帽,以免造成安全帽位移等問題。


 

脖圍

類似圍巾,避免脖子受寒,以及冷空氣從胸口灌入,但又不會過長有勾到東西的風險。


 

滑雪面罩、滑雪頭套

  • 滑雪面罩:包覆完整頭上半部,只露出眼睛部位,下擺的布料非固定,可以較容易移動,露出嘴巴的部分。

  • 滑雪頭套:同樣包覆完整頭部,只露出眼睛部位,收緊整個臉部,可避免底下布料飄動。

滑雪面罩和滑雪頭套都可以提供臉部防曬、防風等功能,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。同樣需要注意透氣性。


 

滑雪手套

滑雪時,雙手多有機會接觸到雪,因此滑雪手套的防水效能非常重要。其次,需要考慮手部靈活使用的程度,分指式手套靈活度較高;連指手套則比較保暖。
 

若打算在滑雪時,使用手機等觸控螢幕裝置,也可另外檢查手套是否有相關功能。


 

滑雪襪

滑雪襪穿在雪鞋內,通常會完整包覆小腿,減少小腿皮膚和雪鞋摩擦的不適感。部分雪襪具備防滑設計,可降低腳在鞋內滑動的情況。厚薄度可依個人偏好選擇,不過建議以適中為佳。


滑雪襪常見材質有羊毛與聚酯纖維。羊毛具有良好的吸濕排汗與抗菌效果,還能幫助調節體溫;而聚酯纖維則價格相對便宜,是更經濟的選擇。

 

是否必要

租借或購買

挑選要點

毛帽

x

建議自行購買

保暖效果、與安全帽吻合程度

脖圍

x

建議自行購買

保暖效果

滑雪面罩、滑雪頭套

x

建議自行購買

保暖效果、遮蔽效果、使用方便性

滑雪手套

v

建議自行購買

保暖效果、防水效果、使用方便性

滑雪襪

v

建議自行購買

厚度、長度、防滑設計、材質


【延伸閱讀:滑雪配件選擇指南:雪鏡、滑雪手套、防風頭套與雪襪


滑雪裝備清單 #4:內層衣物

內層衣褲穿在雪衣與雪褲之內,主要作用是保暖並保持乾爽。若在寒冷環境中無法維持乾燥,身體容易受涼甚至感冒。以多層次穿搭的原則來看,內層衣物又可以分為「底層衣」與「中層保暖衣」

 

底層衣物

由於底層衣直接接觸肌膚,建議自行準備,不適合租借。

挑選時可留意合身度與材質。底層衣褲不宜過厚,以免影響靈活度;同時需具備良好的透氣與吸濕排汗功能。因滑雪過程中身體會發熱流汗,應避免純棉材質(容易吸水、不易乾燥),而容易出汗的人則不建議穿發熱衣,以免因過熱而不適。底層褲可選輕薄貼身款式,有助於活動並保持乾爽。

 

中層保暖

怕冷的人則可採多層次穿搭,在底層與雪衣之間加刷毛中層衣或薄羽絨外套,以增強保暖並減少熱能流失。但中層衣不宜過厚,以免影響四肢活動範圍。

常見的內層衣物範例

  • 運動內衣

  • 排汗衣

  • 機能衣

  • 內搭褲

  • 刷毛中層衣

  • 刷毛褲

 

【延伸閱讀:《滑雪穿搭》

 

滑雪裝備清單 #5:隨身物品

滑雪屬於高速運動,且衣物與裝備本身就具有一定重量,因此在滑行時應盡量保持輕便,以降低意外風險。不過,仍可能有一些需要隨身攜帶的物品,例如:

  • 雪通行證:雪場的入場憑證,進出雪道或搭乘纜車時需出示,有時也稱為「雪票」或「纜車票」。

  • 滑雪地圖:提供雪場相關資訊,包括各滑雪道的難度與位置、纜車與升降設備,以及其他設施的分布。

  • 手機:可用於緊急聯絡或求救。

  • 少量現金或信用卡:在雪場室內用餐或購物時可能需要使用。

  • 護照:護照為在國外最重要的身分證明,海外滑雪時建議隨身攜帶。

  • 滑雪鏡防霧噴霧:必要時可隨時補充,避免滑雪鏡起霧影響視線。

  • 防曬用品:高山空氣稀薄,紫外線強烈,需隨時補充防曬乳或護唇膏,避免曬傷。

  • 暖暖包:怕冷者可準備暖暖包,放在手套或鞋內增加保暖。

  • 運動攝影裝置:若希望記錄滑雪過程,可攜帶運動攝影機及相關固定配件。

 

 

是否必備

雪通行證

v

滑雪地圖

x 但建議攜帶,或將電子版存於手機中

手機

x 但建議攜帶

現金或信用卡

x 但建議攜帶

護照

x 但建議攜帶

滑雪鏡防霧噴霧

v

防曬用品

v

暖暖包

x 視個人情況

運動攝影裝置

x


【延伸閱讀:滑雪行李怎麼打包

準備滑雪裝備清單常見問題?

Q1:初學者建議要買哪些滑雪裝備?

初次滑雪,或尚未確定未來是否會經常滑雪的人,建議至少自行購買與肌膚直接接觸的用品,例如底層衣物、雪襪、手套與護目鏡、滑雪防摔褲等。至於滑雪板、雪杖、雪鞋、固定器、雪衣與雪褲等基本裝備,則可依據自己的荷包。

 

Q2:滑雪裝備可以在哪裡購買?(要試穿的商品,建議在實體商店購買,例如雪鞋、安全帽)

需要試穿才能確認合適度的裝備,建議優先在實體商店購買,例如雪鞋與安全帽。其他如底層衣褲、中層衣物、雪衣雪褲等,也最好能親自試穿,以確保尺寸合身、活動方便。

 

Q3:滑雪裝備租金大概多少?

滑雪裝備的租金會依不同國家、雪場,以及成人或兒童尺寸有所差異。舉例來說,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網站資料,日本滑雪服裝租賃 3,300 日圓起/套。
 

Q4:滑雪衣能不能用登山衣代替?

底層衣與中層保暖外套可與一般戶外衣物通用,但最外層的雪衣與雪褲,建議還是選擇專為滑雪設計的款式,在防水性、防風性、透氣性與耐磨度上,才足以應付滑雪環境的需求。

Horsefeathers 和你一起準備滑雪裝備

來自捷克的極限運動品牌 Horsefeathers 以高科技環保布料搭配專利技術打造滑雪裝備,機能和永續並重。Horsefeathers 雪衣雪褲兼具耐用性、保暖性、防水性與透氣舒適度。ULTRATECH 布料與台灣織品專家共同研發,提供絕佳的防水與透氣表現,同時能承受滑雪運動中的摔撞與摩擦,耐磨耐用,更以環保材質實現裝備的輕量化。

 

除了頂尖布料科技,Horsefeathers 的設計貼心考慮每位滑雪者的需求。吊帶雪褲 Flexi Lock 彈性扣設計扁平貼合、不易凸出,摔倒時能減少對胸口與肋骨的壓迫,兼具舒適與安全;磁扣口袋則自動貼合鎖緊,讓你輕鬆收納隨身物品,不必再為忘記拉鍊而煩惱;雪衣內藏滑雪通行證袖袋,進出雪場方便快速。
 

Horsefeathers 在台灣設有實體據點,歡迎前往親自試穿,體驗專為滑雪而生的舒適防護,找到最契合你身形與風格的雪衣雪褲和其他滑雪用品。